2023年10月17日,第36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第六届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在江西赣州举办。本次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江西理工大学、赣南科技学院、江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承办。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资源工程系主任付建新教授带队,吴迪教授,阮竹恩副教授,孙浩副教授,王雷鸣副教授,汪杰老师作为代表参加了本次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年会,并选派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李一帆(2021级)和钱思帆(2020级)两位同学代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负责北京科技大学所有作品的讲解。
第12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中,来自全国采矿工程专业高校47所高校代表队532件作品参加比赛,共评出一等奖54项、二等109项、三等238项。我校共推出了20件作品参赛共有物理模型6件,学习模型5件,数字模型9件。共有19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件 二等奖5件,三等奖12件,获奖率95%。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作品简介:
数学模型:煤炭资源的优化开采方法
学生团队:谢健耕,裴依菲,谷鑫,王浩,胡艳丽
指导教师:王亚军,朱斯陶,梁亚运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井工生产一直以121工法为主。该工法于1706年起源于英国,存在采掘系统分离、巷道掘进量大、煤柱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损伤等问题。本数字模型演示一种“采留一体化”的开采新方法,该方法由我国何满潮院士于2016年提出,可实现采区内巷道掘进量减少50~80%,资源采出率提高10~15%,减轻地表环境损伤,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图 三机配套采煤技术 图 四机联动成巷技术
物理模型:固碳赋强——矿山充填系统中的二氧化碳中和
学生团队:温心怡,刘俊荣,朱思怡,丘煜明,刘曌慧
指导教师:付建新
处理和绿色采矿的技术。本研究在膏体充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二氧化碳固碳且赋强的方法,即将二氧化碳气体充入充填料浆中,使其与水泥水化反应的诸多产物发生进一步反应,增强充填体的强度,并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本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二氧化碳与水泥注水产生的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的机理和条件,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二氧化碳压力、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和转化率的影响,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并优化了反应参数。通过对比试验评价了二氧化碳对充填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固碳且赋强可以显著提高充填体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并降低充填体的孔隙率、渗透率等指标,从而提高充填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从环境效益看,二氧化碳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浪费,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根据计算,每立方米充填料浆可以固定约78千克二氧化碳,如果按照每年100万立方米的充填量计算,可以减少约78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模型设计参考示意图
与此同时,皇冠手机登录地址hg资源工程系阮竹恩副教授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此次年会各高校对采矿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介绍和讨论,加强了各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术交流和沟通,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实践自己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用理论知识去实践的能力。本次年会和比赛中,参会老师及学生都积极与参会高校进行交流学习,会上老师有了更多的学术交流,为建设采矿工程学科积累了丰富经验。比赛中学生学习了更多优秀作品,为参与下一次的比赛做了更足的准备。